疑问:我们广西这饲养的金鲳鱼大面积爆发小瓜虫病,什么原因,怎么治疗。
回复:
您好
海水小瓜虫学名为刺激隐核虫,水温在20- 30℃时是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病高峰期。
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
1、 养殖密度高。网箱排列过密, 导致水流不畅,寄生虫密度高, 感染力度加强。传统养殖区多年养殖没有“倒茬”轮作,残饲和排泄物堆积,底质老化污染。
2、网箱底部同海底距离过近, 使得寄生虫可以在网箱周围完成多个生活周期。寄生虫数量急速增多重复感染鱼类使得疾病暴发流行。
3、热带风暴等气候原因。 海区的底泥和沉积物被搅起来, 造成水质混浊, 海水污染严重, 鱼体质下降, 易感染疾病。
4、投喂的冰鲜鱼可能携带刺激隐核虫。当水质条件、养殖环境、鱼体健康较差时极易暴发疾病。
5、早期防治手段缺乏。由于缺乏必要的疾病防治及控制知识, 在发病初期没有得到养殖户的重视, 及时隔离、治疗、控制鱼病, 从而也使得在发病后期, 较难控制疾病的流行和暴发。
6、对环境、病原传播的重视不足。 随手丢弃的病死鱼是寄生虫及其他病原的载体, 寄生虫随着死鱼的漂浮,以发病鱼排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散, 造成海区病源污染。
建议在发病初期采取如下措施:
1、转移网箱至水流交换大的清洁海区暂养, 同时调整好鱼排间距,利于水体交换,保证网箱底部与海底有4米以上的距离。
2、病死鱼捞出不要随便丢弃在海上, 要统一掩埋, 有条件下隔离发病鱼, 防止感染正常鱼。
3、在易发病季节减少冰鲜鱼及鲜鱼的投喂, 防止病害的集中暴发, 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。
4、 淡水浸洗病鱼3~20分钟(浸泡时间视鱼耐受力而定) , 浸泡液中加抗菌剂。也可定期泼洒福尔马林、生石灰等改善水质环境条件,保证水质清洁,并勤洗网箱,以免附着胞囊孵出幼虫重新感染养殖鱼类。
5、 可以使用50 ~ 200mg/kg的福尔马林药浴,但药浴鱼体密度不宜过大, 否则会因药物刺激导致病鱼体表大量粘液脱落后聚集, 造成水体贫氧使底层鱼苗大量死亡。也可使用30%双氧水100 ~ 150mg/kg药浴1 ~ 2h,缓解病情,降低死亡率。
6、投喂的饲粮中添加适量 Vc、Ve、小肽类、大豆内酯类等增强抵抗力。